2023年11月12日下午两点,第十三次课程学术研讨会分会场(三)在伟德bevictor中文版博雅楼砺志厅503举行。本场论坛分为上下半场,由青岛大学马勇军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殷世东教授主持,19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进行了学术研讨,并形成了有关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教学设计及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思辨性思考等议题,同与会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
课程学术研讨会分论坛三现场
落实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
专家学者们主要围绕核心素养,从课程变革的新路径、课程变革的新思考及落实核心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在课程变革的新路径方面,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博博士从任务情境出发,提出了真实任务的四种设计程式,建议在实施真实任务时,实现问题情境与现实世界的同源同型等目标。
青岛大学马勇军教授以学科过程作为课程设计的新思路,认为“学科过程”把学科历史与学科实践建立起内在关联,使得学习与发展的关系更加清晰,给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带来新的空间。
马勇军教授作主题报告
作为课程变革的新思考,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刘晓宇教授从作业视角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提出需要树立“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的跨学科主题作业观。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李刚博士则在“跨学科”主题上开展了进一步思考,提出义务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可以作为大概念展开对质推演的基质以及作为大概念生态圈层互动的场域。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田薇臻从“单元设计”的视角,指出单元设计是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取径,构建了“单元设计”的三大模式:基于学科的单元设计,基于学科整合的单元设计及基于主题的超学科单元设计。
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贾建国教授从“课程视角”出发,强调在实践中项目式学习必须重视严谨学习目标、真实情境问题、有效学习支架和多元评价方式等要素的设计,并提出通过“方案设计-问题分析-任务解决-成果展评”四大模块完成从预项、入项、做项到出项的完整链条。
贾建国教授作主题报告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雷浩教授从设计理路、行动逻辑、学习方式及评价行动出发,对“教-学-评”一致性进行了深度探讨。山东师范大学李志超教授则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习样态,提出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发生机制转换,认为真正学习发生,需要从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几方面进行全面架构。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唐丽芳教授和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殷世东教授均基于劳动课程,分别作了题为《在地化劳动课程:内涵、价值与路径》的报告、《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及其建构策略》的报告。唐丽芳教授主要介绍了“在地化劳动课程”以及强调了在地化课程的多重价值,提出了构建高质量在地化劳动课程的五个方面。殷世东教授则指出基于集团劳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提出必须将劳动与教育融为一体,将劳动知识与技术、劳动过程与行为、劳动体验与创造、劳动品格与精神等融为一体,由此建构指向劳动素养的学校劳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达成该课程设置的目标。
殷世东教授作主题报告
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专家学者们主要从教学方法的视角,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的不同方面出发进行了深度探讨。
吉林师范大学bevictor伟德毕景刚教授结合初中议论文写作教学开展了教学实验研究,提出“情境创设—系统表达—观点质疑—合作共解—反思提升”的批判性思维教学路径,为批判性思维活动提供了设计思路。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曲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凯博士针对教学目标设计作了题为《素养本位的大概念教学的目标设计:理论转向与行动方略》的报告,认为大概念教学以政策依据、学习理论依据和知识分类学依据为优化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设计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在实践层面强调教师需要将大概念转化为持久理解和注重从多维度呈现学习目标的行动方略。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博士以“基于设计的研究”为方法论,通过理论探索和实践检验,建构了语文学习任务设计模型,由此明确了语文学习任务设计三个阶段和九个步骤。华南师范大学、厦门市集美区乐海小学王广木老师从一线公司产品经验出发,认为数学大概念是对数学学习至关重要的概念陈述,是建构理解的“基石”,提出了理解为先、“+1”教学、六步骤和概念为本的单元设计模式,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为开展大概念教学提供了可行路径。
互动环节观众提问
互动环节殷世东教授应答
教学方法新视角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落实核心素养的新路径。长江师范学院董静就从全视角学习理论出发,围绕多方面阐释了对“学习”的全新理解,并提出全视角学习理论为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提供了具体的实践理路。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何文萱博士则从真实情境出发,对真实情境的起源、内涵和要素进行了学理分析,并基于对部分文件及语言学视角的文章提出真实情景应完整包含背景、事件、交互和符号四要素且要素之间保持一致性和连贯性。
华南师范大学蒋慧芳博士以“独白式反馈”的局限为突破口,基于对话式反馈的关系特征、活动特征与环境特征对应提出对话式反馈的三大方式,旨在帮助员工理解反馈内容、支持员工协作建构知识及培养员工内部反馈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宋萑教授以循证教学为主题,指出循证教学实践是通过整合相关专业智慧及可获得的最佳实践性证据,来指导公司产品过程中的决策与实践过程,并提出循证教学实践模型可建构为五步。
宋萑教授作主题报告
课程与教学边界线的讨论一直是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恒久话题,河南大学肖磊教授基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思辨性思考作了题为《教学课程化倾向及其形成机制》的报告,指出现代教学课程化倾向突出,教学课程化倾向是在对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亦步亦趋、对西方教育理论的简单移植、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浮光掠影、课程论与教学论两个学科间的复杂情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他强调,课程论学科与教学论学科应该坚守自身的学科立场,加强重大问题攻关和理论建构,推进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学理论研究齐头并进、合作共赢,以高质量理论指导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
肖磊教授作主题报告
最后,分会场主持人对本次会议做了总结,表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会议,大家对在课程与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有了新思考,对进一步推动课程与教学论的学术进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